超凈排放電價支持政策走向全國
超凈排放電價支持政策超出市場預期,“超凈排放”從重點區域走向全國。自發改委頒布《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來,超凈排放市場得到大力推廣。這次支持電價的推出更是超出市場預期,16年1月1日之前并網的機組每度電加價1分錢,16年1月1日之后并網的新機組每度電加價0.5分錢,盡管18年之后補貼力度要進行統一和調整,但該政策的推出仍然超出市場預期。同時,當年脫硫和脫硝補貼剛推出時,脫硫設施和脫硝設施建造成本分別為150-200元/千瓦和80-120元/千瓦,分別對應每度電1.5分和0.8分的補貼標準,而超凈排放業內普遍投資成本為75元/千瓦,此次支持電價的幅度將較大程度地促進電力企業進行超凈排放改造的積極性。
事后兌付,季度核查,環保監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超凈排放的支持電價首次提出事后對付,并且每季度要由環保部門出具核查報告,按照該季度燃煤機組達到超凈排放的時間比例進行兌付,當達標排放的時間比例低于80%時無需兌付,高于80%但低于99%時按比例折算兌付。按照電力企業進行超凈排放改造的成本為75元/千瓦的中性假設,1分錢的支持電價差不多剛好覆蓋電力企業改造的度電支出(詳見申萬宏源研究所2015年1月的近零排放專題報告)。這意味著,若電力企業只有99%的時間達標,支持電價才可消化改造成本。這同時給環保部門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電力監測企業帶來的新的機會。環保部門更有動力完善電力企業的實時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和管理,我們一再強調的智慧環保網絡建設仍是當務之急,同時,該政策也會成為監測設備第三方專業化運營的極大助力。